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診斷與治療
發布:2018-06-13 | 來源:愛肝聯盟 | 瀏覽:12244
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見于女性,男女比例為1:4,多發生在更年期。在美國,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慢性肝病的10%~15%,我國尚無統計數據,但隨著相關實驗診斷技術的進步,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得到診斷。
大多數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,常呈慢性進展,肝損嚴重時會出現惡心、乏力等消化道癥狀,部分患者會有皮膚、關節癥狀,極少數患者呈急性發作。臨床上,大部分患者是在體檢時發現ALT升高,進一步檢查發現血丙種球蛋白升高,主要是IgG(免疫球蛋白G)水平升高。80%左右的患者一些自身抗體出現陽性,主要有抗核抗體(ANA)及抗平滑肌抗體,少數患者抗肝腎微粒體抗體陽性。肝活檢會發現特征性的界面肝炎改變,肝細胞玫瑰花樣改變,嚴重者出現橋接壞死,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會逐漸發展為肝硬化。
對于該病的診斷,先要排除病毒、藥物、酒精等因素所致肝病,結合自身抗體陽性及肝活檢病理改變,進行綜合評分后才能確定診斷。
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如果長期延誤診治,可能發展為肝硬化,因此早診斷、早治療非常重要。治療藥物主要有皮質激素、硫唑嘌呤及來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劑,治療越早效果越好。如果進展到肝硬化,則療效和預后較差;如果發展為嚴重的肝功能失代償,則需要考慮肝移植。
在日常生活中,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應注意保持良好心態,進行適度鍛煉,避免勞累及熬夜,忌酒,慎食油膩、辛辣及刺激性食物。
(指導專家/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王俊學)